褚遂良的故事有哪些 褚遂良的故事? 褚遂良的故事有多少字
一、褚遂良的故事?
褚遂良(596年~658年/659年),字登善,杭州钱唐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 。唐朝宰相、政治家、书法家,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。
出身河南褚氏,博学多才,精通文史。隋末时期,追随西秦霸王薛举,担任通事舍人。归顺唐朝后,得到唐太宗重用,历任谏议大夫、黄门侍郎,累迁中书令,执掌朝政大权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,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。唐高宗继位后,升任右仆射,册封河南郡公,历任同州刺史、吏部尚书,累迁右仆射,参知政事。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,贬为潭州(今长沙)都督。武后掌权后,迁桂州(今桂林)都督,再贬爱州(今越南清化)刺史,卒于任上。神龙革命后追赠右仆射,谥号&34;文忠&34;。天宝六载(747年),配享唐高宗庙庭,累赠太尉。
褚遂良工于书法,初学虞世南,后取法王羲之,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薛稷并称&34;初唐四大家&34;,传世墨迹有《孟法师碑》《雁塔圣教序》等。
二、“褚遂良”的“遂”念第几声?
suì
这个是正确读音。遂字在姓名中应该取一下多少意思,
1. 顺,如意:~心。~愿;
2. 成功,实现:未~。功成名~;
3. 通达:“何往而不~”。
因此读suì
三、怎样练褚遂良的书法?
武昭仪在永徽六年(655年)十月被册封为皇后。褚遂良则被武皇后赶出朝廷,贬至潭州,缘故是其曾以“武昭仪侍奉过先帝”为由坚定否立过武氏。显庆四年(659年),禇遂良在流放地含憾离世,享年63岁。 在他死后的两年多时刻里,武则天不仅削掉了他的全部官爵,还把他的子孙后代流放到了他故去的地方………
褚遂良的一生经历了隋末战乱和盛唐气象,浮华光影,过眼云烟,晚年萧瑟凄凉、含憾离世。他合上眼睛的那一刻,一定不会出现儿时跟着舅父虞世南学书的画面,也一定不会想到千年以后,自己的书法被后人顶礼膜拜。
——题记
本篇讲褚遂良《阴符经’里面的符字。符是《阴符经》开篇第二个字,起笔及收尾细节清晰可见,横竖点画脉络分明,结体俊朗,是书法之美的典范。
我们先研究下这个字的结字规律。
结字规律一:横竖等距
看上图横竖红线标注,关键横画和虚空横画距离基本一致,关键竖画与虚空竖画距离亦基本一致。符字书写的时候只要符合这个等距规律,框架基本也没难题了。接下来我们验证下。
如上图,欧阳询、柳公权、颜真卿等三人符字,诸位仔细观察红线标注,显然,间距一致。这是最简单不过的结字规律其中一个。但实际书写中因人的性格、力量等不同结字特点会有差异,比如倾斜度不同、线条粗细不同、笔画弧度不同等。但结字规律不变,这是东方哲学对称之美的基本美学想法。
再看看当下这些所谓的“大师”,美名其曰在探索书法艺术,岂不知是在糟蹋书法。如果他们只谈论“艺术”还好,千万别附庸风雅地谈书法。竟然还有人追捧说这是高雅艺术,一般的老百姓看不懂。可怕,实在可怕!那些不明因此不明真相的小年轻们不谙世事,被他们带进了沟里,还把他们当做偶像,当做导师,可笑,实在可笑!
可怜!可悲!
救救书法!!!
话题扯远了,回到正题。
结字规律二:穿插咬合
如上图,红色三角形标注处,诸位认真观察。编号为1的三角形处,单人旁的空隙和右侧横的起笔形成犄角之势,把左右结构的字形牢牢的咬合在一起,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。编号为2的三角形处,草头旁的两个竖画与单人旁的起笔同样形成犄角之势,原理同1。再看编号为3的三角形处,竖画的起笔与草头右侧的空间亦呈现犄角之势,原理同上。至此,这个上下左右结构的字,看似相互分割,实则坚不可摧,牢不可破。其结构的任何一个笔画都无法做任何改变,动一发而牵全身,否则其完好的形态立即被打破。就如一个五官精细、面容姣好的女子,气质非凡,轻轻巧巧,修饰一寸则有多余,减去一点则有遗憾。
下面我们讲符字的用笔特点。
开头来说我们辩证下书法、毛笔字、笔墨艺术的关系。见上图谷鸣绘制的三个概念的包含图。可见笔墨艺术是大众艺术,凌驾于毛笔字、书法之上,范围最大,也就是和笔、墨有关的所有的艺术均可称为笔墨艺术。比如邵岩老师射墨,曾翔、沃兴华老师的拖把大字,张旭光、刘洪彪等老师的伪草书等。接着是毛笔字,即用毛笔认真书写汉字。此类要求比较高,要做到精通汉字的结字规律,达到很高的结构审美。比如苏黄米蔡、启功、二田等老师,这都是写毛笔字的高手。最终才是书法,极其小众,困难非常。数千年书法史,留下来的书法大家屈指可数。他们有技入道,寓道于字。点画之间皆万物,方寸之中法天然。凡举一人均泣鬼神,通阴阳。如“骤雨旋风声满堂”的怀素,如“屋漏痕,折钗鼓”的颜真卿,再如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的王羲之……….
闲话少絮,讲符字的用笔。
见上图,逆时针起笔,逆时针挑钩,出现的形态如上。这个钩的造型谷鸣在前面讲钩的时候详细分析过,然而符字的钩的用笔脉络恰恰于与此相反。为正时针起笔,正时针出钩。如下图。
此处的用笔脉络隐藏在这个钩中,难于用语言描述,上图三生万物概念图虽能表达一二,但非慧眼之人难以识别,因此真正对书法感兴趣的同仁可以认真观看下面视频,希望对你们有所启示。
跟谷鸣进修晋唐笔法,请点击如下链接:
终于等到你,开启进修晋唐笔法之路。
毛笔书法圈 – 知乎
看完三件事:1,点赞,让更多热爱书法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(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)。2,关注笔者及我的专栏晋唐笔法3,关注我的公众号谷鸣书社,窥探晋唐笔法。
下面内容是广告时刻,需文房用品的朋友,可以继续,无需请忽略。
褚遂良阴符经全卷高清切片标注版(26张),丝毫毕现的高清切片,满足你对细节的所有幻想。
商品详情
怀素自叙帖全卷高清切片标注版(45张),丝毫毕现的高清切片,满足你对细节的所有幻想。
商品详情
狼毫小楷,适合褚遂良、欧阳询、王羲之小字,2-3公分。非常坚挺的笔,可以打9分
商品详情
这款鱼卵纸实在是绝,卫夫人笔阵图:纸取东阳鱼卵。说的就是纸张的特性,虚柔净滑。这款纸可以满足你一切对纸的幻想,笔者非常喜欢,爱不释手并不为过。
商品详情
接着还有一款笔,兼毫中楷,适合进修颜真卿的楷书:若壮士抱拳,金刚赤目。该笔较之上面小楷稍大,弹性足,收尾坚挺,实在是一款好笔。
商品详情
篆刻定制,谷鸣亲自操刀。
商品详情
四、我临习的褚遂良字有哪些不足?
整体意思还可以,笔画不够细致,褚体多隶意,很少方笔尖入尖出,就是笔法不对。我最近也在临倪宽赞,可以参考一下,祝学书进步
五、褚遂良最像欧楷的碑?
《雁塔圣教序》
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,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,字体清丽刚劲,笔法娴熟老成。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,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。
六、褚遂良学的北魏哪个碑?
《高湛墓志》全称《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》,东魏元象二年(公元539年)十月刻,清乾隆十四年(公元1.749年)山东德州运河岸崩时出此石。楷书25行,行27字。书法秀劲温雅,字形方扁,运笔雅正含蓄。
杨守敬评为骨格整练,谓“褚河南似从此出”(《激素飞清阁评碑记》卷二)。康有为的《广艺舟双楫》则将此志与《刁遵墓志》等并举,称“《刁遵》为虚和圆静之宗,《高湛》、《刘懿》辅之”。 此志曾归德州封大受,与北魏《高庆碑》、《高贞碑》齐名,合称“德州三高”。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缩印辑入。有翻刻本。
七、褚遂良的字体是什么体?
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,世称“褚河南”。博涉经史,工于隶楷。虞世南去世后,唐太宗叹息:“虞世南没后,无人可与论书者矣!”魏征就推荐褚遂良,并说:“遂良下笔遒劲,甚得王逸少体。”太宗宝爱王羲之书法,以金帛悬赏征购。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,难辨真伪。惟遂良能品评鉴别,并编目藏入内府。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,外柔内刚,笔致圆通,见重于世,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薛稷并称“初唐四家”。太宗时历任起居郎、谏议大夫,累官至中书令。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,屡被贬职而死。传世墨迹有《倪宽赞》、《阴符经》,碑刻有《雁塔圣教序》、《伊阙佛龛碑》、《房玄龄碑》等。 褚遂良隋文帝开皇卜六年(公元596年)——唐高宗显庆四年(公元659年),终年64岁。杭州钱塘人,字善登,唐初名医,高宗时封河南郡公,故人称“褚河南”。他的书法,初学虞世南,晚年取法钟繇、王羲之,融汇汉隶,丰艳流畅,变化多姿,自成一家。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。相传虞世南死后,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。魏征称赞说:“褚遂良下笔遒劲,甚得王逸少体。”魏征认为,他对王字领会的深刻,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。 《唐人书评》说他的字是:“字里金生,行间玉润,法则温雅,秀丽多方。”他所写的《雁塔圣教序》,最有自家之法。在此碑中,他把虞、欧法融为一体,皆波势天然。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,但用笔,结字,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。 他不仅书法写得「古雅绝俗,瘦硬有余」,而且还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。唐贞观十二年,因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,便召见褚遂良,并任命他为侍书。 有一次,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,便请褚遂良看看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笔。褚遂良看了一会儿,便说:「这是王羲之的赝品。」唐太宗听了颇为惊奇,忙问褚遂良是怎么看出来的。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这卷书法拿起来,透过阳光看。褚遂良则用手指着「小」字和「波」字,对着唐太宗说:「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捺中,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。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,超妙入神,不应该有这样的败笔。」唐太宗听了,打从心眼里佩服褚遂良的眼力。 此后,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,每逢真假难辨之时,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。后来,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,珍藏于宫廷内府。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《孟法师碑》、《雁塔圣教序》、《伊阙佛龛》。 《孟法师碑》,全称《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》:楷书,书体熔合欧、虞为一体,遒丽似虞,端庄似欧。既有虞世南书法典雅宽舒的结体,又有欧阳询书法刚健险劲的运笔。字形更为方正端丽,行笔过度富于顿挫起伏变化。有些字又具有隶书笔意,古雅凝重,是褚氏中年书法的代表作。唐贞观十六年(642年)立。 《慈恩寺圣教序》,也称《雁塔圣教序》:楷书,是褚遂良的代表作,书后六年即去世,也可说是晚年留下的杰作,字体瘦劲,极富丰神。唐高宗永徽四年(公元653年〕立两块石刻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。前石刻《圣教序》,后石刻《圣教记》。
八、褚遂良行书枯树赋的特点?
虽然是行书,但枯树赋仍然保留了褚遂良楷书的笔意。
九、褚遂良公认最好的楷字帖?
贞观四年的时候,褚遂良写下了他一生当中的“扛鼎之作”——《枯树赋》。这件《枯树赋》乃是南朝文学家虞信在北方四年故土的感怀之作,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诵,并且也是唐代书家创作的范文。
褚遂良写的这件《枯树赋》从书法的角度来看,笔法千变万化,我们很难在同一个字当中,找到相似的用笔,并且结字有着“二王”一路书风的古雅之气,是完美继承了南朝的风流韵致,同时又失古雅气息,是小楷作品当中的极上乘之作。
从唐代流传小楷的小楷作品当中,没有一件作品能够在笔法和气质上超越此作,更就不用说宋、元、明、清的小楷了。
褚遂良的影响力之大,被人奉为唐代书法界的“教主”。
十、怎样评价褚遂良的《雁塔圣教序》?
褚遂良的字还是很有得看的,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笔天然大气,特别是对于初学者,没有那么多让人难以领会和把握的笔画结构。我最早开始临古帖(那时候还不体系,只是看着好看而已)就是临的褚遂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