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脚底按摩 按摩手法 脚底按摩穴位 脚底按摩按摩多久合适

脚底按摩 按摩手法 脚底按摩穴位 脚底按摩按摩多久合适

脚底穴位按摩(教你按摩脚上的九个穴位)。

脚位于人体最低的位置,承受着全身的重量,步履轻快,精力充沛,是人体活力的表现,也就是大众通常所说的灵魂百倍的感觉。当大众感到灵魂疲惫时,他们往往是第一个感到腿脚无力的人。可见,脚的健壮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壮状况。足部保健是保持健壮和延缓衰老的好技巧。我们来看看十佳脚穴位按摩的保健技巧。

1.涌泉穴:滋阴降火。

此点位于鞋底前1/3处(不算脚趾),脚缘两侧连线处。《黄帝内经’里面提到“肾从涌泉来,涌泉者得其心”,意思是肾经之气如源头之水,涌出浇遍四肢。此穴滋阴降火意义重大,可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、头晕、焦虑。技巧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,用力揉搓20 ~ 30次。早上和睡前按摩效果好。

2.风龙穴:祛湿化痰。

按摩风龙穴可祛湿化痰,力大如雷。长期按摩可以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干脾胃上的浊湿。从腿外侧找两个点,膝盖眼和外侧脚踝,连接成一条线,接着取这条线的中点,接着找腿上的胫骨,胫骨前缘外1.5英寸,大概是你两个手指的宽度,和刚才的中点齐平。就近按压,感觉最酸痛或疼痛的地方是风龙穴,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。

3.太溪穴:滋肾。

太溪穴位于足内侧、内踝后部与足跟肌腱之间的凹陷处。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,是指生活的源泉和动力。只要每天按压刺激太溪穴,就能调动生活的原动力,气血就会到达表面,下降到脚下。按太溪穴的最佳时刻是每晚9: 00,每次按30次。按压时,我们可以采用直立坐着或平躺在脚底的姿势。用手指按揉。你按揉的时候一定会感到酸痛。每天坚持沈泰生活网溪,可以防治冬季气候导致的常见病。

4.赵海穴:缓解咽干。

海上的穴位位于脚的内侧,内踝尖下的凹陷处。赵,意为照射,意为大海,象征着洪水。顾名思义,“赵海”就是肾经中的水分在这里大量蒸发,具有吸热的影响。按压此穴可缓解阴虚火旺引起的咽干、目赤、失眠等症状。按压时会感觉酸、麻、肿。按压时刻不宜过长,应在5 ~ 10分钟。

5、内庭穴:胃火。

在第二趾和第三趾的分叉处,对手脚冰凉、体虚出汗、牙痛等面部神经有显著的缓解影响。内庭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祛除胃火,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。凡胃火引起的牙痛、咽痛、流鼻血、深圳生活净味、胃酸、便秘等都可按摩内庭穴。按摩内庭穴清热降火非常有效。平时也可以用指尖按这个点。按压时,用拇指指尖在一侧按压此点,并稍微用力按压。感觉酸痛为宜,每侧1分钟,共2分钟,坚持每天按摩。

6.大墩点:理清思路。

厥阴肝经,位于外侧大脚趾背侧(小脚趾侧),从脚趾甲根中部通向趾关节外侧背侧。主要用于治疗肋胀痛、胸闷、呕吐、腹泻、疝气、尿失禁、腰痛、妇女腹痛。足趾是俗称“肝经”的起点,从这里依次走向生殖器、肝脏、大脑和眼睛。因此用手指按大墩,可以使头脑清醒,眼睛明亮。慢慢呼气前挤压7-8秒,每天睡前重复10次左右。指压大墩是速效的。因此,早上起床晚了,不妨在床上施加指压。

7.白胤穴:脾阳。

太阴脾经,此穴在大脚趾内侧,距指甲、足一穴。主治:舌质强,食时呕吐,情义乏力,身重不能食,脘腹胀痛,大便溏泄,下肢内侧肿痛或昏厥感冒,足、趾运动障碍,黄疸等。用指尖或大拇指的木棍按压此穴,或用大拇指、食指捏住脚趾两侧,揉捏间接刺激穴位。

8、李兑穴:通调胃。

专家说,李敦穴在第二趾趾甲附近,第三趾侧面附近。按穴可清热利湿,调理肠胃。用大拇指的端点按压脚趾上的丽都点,力度可以逐渐增加。感觉疼痛2分钟比较好。接着用同样的技巧按压另一只脚的里突点。

9.尹稚穴:清热祛风。

尹稚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。小脚趾外,脚趾甲角外约一点。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臭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。按穴去火至阴穴,15: 00至17: 00为膀胱经高峰时刻。用拇指按这里1~2分钟,接着每天换两次的另一只脚。具有清热祛风、利湿的影响,对小便黄、涩痛等症状有很好的排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