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邓稼先七年级下册课文笔记:科学巨匠的爱国人生

课文背景与人物简介

邓稼先是谁?为什么他能成为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英雄人物?这位“两弹一星”元勋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奉献。课文通过邓稼先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科学家怎样隐姓埋名28年,在戈壁滩上为中国造出原子弹和氢弹。

邓稼先生于1924年,安徽怀宁人,26岁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。1958年,他接到一项绝密任务——研制原子弹。从此,他化名“邓九〇一”,带领团队在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埋头苦干,直到1986年因病逝世。1999年,他被追授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”,编号001。

课文重点内容解析

1. 归国报效:从学霸到“戈壁隐士”

课文开篇讲述了邓稼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的经历。1950年,美国试图阻挠他回国,甚至扣留他的护照。但邓稼先最终冲破封锁,带着“科学救国”的决心踏上归途。钱三强曾问他:“你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吗?”他回答:“我愿以身许国!”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写照。

2. 戈壁攻坚:算盘打出的原子弹

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,邓稼先团队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完成了原子弹的关键计算。1964年10月16日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,当量2.2万吨,误差不到5%。课文特别描写了爆炸瞬间的场景——邓稼先抱着数据箱泣不成声。

3. 生活最终时刻:用身体检测辐射

1979年一次核试验事故中,邓稼先不顾危险亲自检查泄露的核弹碎片,导致受到致命辐射。病重期间,他仍坚持撰写《核武器进步建议书》,临终前叮嘱:“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……”这部分内容展现了科学家舍生忘死的灵魂。

课文进修要点与启示

进修这篇课文,重点要把握三个维度:

– 科学灵魂:邓稼先团队怎样在极端条件下突破技术封锁

– 爱国情怀:个人理想与民族需要的完美结合

– 写作手法:课文怎样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

我们可以思索:今天的青少年能从邓稼先身上学到什么?或许是他那种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品格,或许是他面对困难时的创新勇气。这篇课文不只是历史故事,更是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做笔记时,建议用时刻轴梳理邓稼先的重要人生节点,同时摘录课文中的感人语句。比如“我愿以身许国”这句话,就值得反复质量。通过这篇课文,我们不仅能学到语文聪明,更能获得灵魂上的洗礼。


您可能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