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的熔点会受到什么和什么的影响 冰的熔点与什么有关? 冰的熔点会受到哪些影响
冰的熔点与相关影响分析
冰的熔点并非固定值,其受多种影响影响,下面内容是关键影响及其影响机制:
一、压强
-
一般规律
- 低压区间(<2200帕):冰的熔点随压强增大而降低。例如,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冰熔点为0℃,当压强升至约3530帕时,熔点降至-17℃。
- 高压区间(≥2200帕):熔点转为随压强升高而上升。例如,16500帕时熔点升至60℃,20670帕时甚至达到76℃(称为“热冰”),但需人工制取。
-
物理机制
- 冰熔化时体积缩小(反常膨胀),根据勒沙特列原理,增大压强会促进体积减小的相变(即熔化),故低压下熔点降低;但高压下分子间距压缩导致结构稳定性变化,熔点回升。
二、杂质
-
杂质对熔点的降低影响
- 冰中溶解盐类(如NaCl)后,杂质破坏晶体结构,降低分子间影响力,使熔点下降。例如,饱和食盐水熔点可降至约-22℃。
- 实验显示,盐浓度在0%-22.4%时,熔点随浓度升高而降低;超过22.4%后,熔点因溶液黏度增加而回升。
-
实际应用
- 融雪剂:利用盐降低冰的熔点,加速冰雪融化(如北方冬季撒盐除冰)。
- 食品保存:含盐冰用于低温保鲜,延长保质期。
三、其他影响
-
环境温度与热传递
- 冰的熔化需要持续吸热,外界温度高于熔点时加速熔化,但实际熔点仍由压强和杂质决定。
-
物质纯度
- 纯净冰的熔点明确(如标准大气压下0℃),含杂质时熔点范围扩大且不稳定。
冰的熔点主要受压强和杂质调控:
- 压强影响:低压降低熔点,高压(>2200帕)则升高熔点,体现冰的“反常膨胀”特性;
- 杂质影响:盐类通过破坏晶体结构降低熔点,但浓度过高反致回升;
- 实际场景:融雪、人工制取高温冰等均基于调控上述影响。
示例应用:
- 滑雪场冰面:通过加压设备调节冰面硬度(压强控制熔点);
- 实验室研究:利用高压装置制备高温冰,探索极端条件下物质行为。